2025-04-24
为促进国家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,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《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专项规划(2023-2035年)》,计划举办首期地震领域AI大模型开发与应用高级研修班。研修班以推动地震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场景落地,加快地震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实现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业务实践的深入融合为目标,旨在提升地震行业各省局、业务中心以及防震减灾领域相关人员的AI技术研发能力和地震大模型应用开发水平,促进地震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。
一、主办单位
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
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数值预测专业委员会
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计算地球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
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
二、承办单位
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
防灾科技学院
地震科学国际数据中心
三、协办单位
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
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
北京求索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四、时间和地点
时间:2025年7月21-25日,共5天,40学时;7月20日报道,7月26日疏散
地点:防灾科技学院南校区
报到:防灾科技学院南校区学员公寓(乘车参考路线见附件1)。
五、培训课程
日期 |
时间 |
内容 |
7月21日 |
上午 |
开班仪式 Python基础与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实践 |
下午 |
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|
|
7月22日 |
上午 |
卷积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其在地震领域应用实践 |
下午 |
Transformer 网络及其地震领域应用实践 |
|
7月23日 |
上午 |
地震波大模型开发与应用 |
下午 |
地震波大模型在地震识别、地震分类等领域应用实战 |
|
7月24日 |
上午 |
地震波大模型微调实战 |
下午 |
地震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流程开发 |
|
7月25日 |
上午 |
地震垂直领域场景开发案例 |
下午 |
地震垂直领域场景案例体验 结业仪式 |
六、培训安排
培训以理论和上机实践相结合方式进行,上机实践在防灾科技学院机房,上课时间之外学员可自备电脑进行学习。
七、其他要求
(一)由于培训场地资源有限,学员录取按照报名人员单位进行分配,7月10前联系本人,无法参加的将依次替补。
(二)培训不收取培训费,培训期间学员用餐(报到和疏散日除外)和住宿统一安排,食宿费用自理。
(三)参训学员要严格遵守学习期间各项纪律规定,中途不得无故缺席,完成全部课程才能获得结业证书。
八、联系方式
吴德孟,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,18355658284 袁 静,防灾科技学院,18612068986
附件1
防灾科技学院乘车参考路线
一、从北京站、北京西站、北京南站下车,乘地铁到国贸站(3出口),可东行约590米,换乘818路公交车到防灾科技学院站。
二、从北京站、北京西站、北京南站下车,乘地铁到大望路站(B出口),可左拐走约100米,换乘812路公交车到防灾科技学院站。
三、首都机场乘首都机场大巴通州线在北关(富河园)站下车,步行至京榆旧线,换乘818或811路公交车到防灾科技学院站。
四、大兴机场乘地铁到草桥站,换乘地铁10号线到国贸站(3出口),东行约590米,换乘818路公交车到防灾科技学院站。